在未来几天内配资网站首页,国际舞台将出现两场重量级事件,值得我们格外关注。
其一,中美贸易谈判即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登场。其二,8月31日至9月1日,今年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天津召开,这将成为自2001年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。
表面上看,两件事似乎各自独立,但细究之下,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。
一、中美华盛顿谈判:美国想要什么?
这轮谈判的最大特点是地点和人员的变化。双方并没有选择在第三国见面,而是直接在华盛顿对话;出面磋商的,也不再是财政部长或副总理级别的人物,而是由美国贸易代表和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牵头。换句话说,这次会谈更像是一次“商对商”的谈判,而非夹杂过多政治战略元素的较量。
按照目前的迹象,美国的主要诉求仍然是传统的能源和农产品出口。特朗普政府一贯的逻辑就是:通过降低关税,换取对方加大对美国能源和农产品的采购力度,同时增加投资,让部分产业链回流美国。这套模式此前已经在美欧、美韩谈判中出现过,现在不过是照搬到中美关系上。
如果回顾历史,2020年1月中美双方曾签署《第一阶段经贸协议》。然而,由于疫情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,该协议并未完全落地执行。如今若中国能在某种程度上恢复当年的承诺,既有助于缓解紧张关系,也能给特朗普本人以及其强硬团队提供一定信心。
当然,最终能否达成协议,仍存在不确定性。可能出现的情形包括:双方就部分领域妥协,签下一个“缩水版协议”;也可能因为条件无法协调而谈判破裂。但不论结果如何,这场谈判的走向都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,并在更大层面上牵动全球市场的神经。
二、天津峰会:上合组织的博弈新格局
几乎与中美谈判同步,上海合作组织将在天津召开峰会。这次会议不仅规模空前,而且背景复杂。上合组织已从最初的六国扩展到十国,外加16个观察国,其中大多数与美国关系微妙。
值得关注的是印度。过去几年,美国将印度纳入“印太战略”,双方关系曾一度密切。但今年情况发生逆转。尤其是4月份“对等关税”出台后,美印关系骤然紧张,美国公开批评印度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,这与美方在对华指责中使用的逻辑如出一辙。
与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不同,美印关系本不应如此对立。然而如今,印度在莫迪的带领下显得有些左右为难。此番积极参与上合组织峰会,可以理解为一种策略性动作,既不是彻底倒向中国,也不是全然背离美国,而是试图在中美俄三角关系间寻找新的平衡。
上合组织能否在此次峰会中给予印度更多“心理支持”,将决定印度未来在地缘战略上的走向。与此同时,我们也不能忽视印度的摇摆性。6月底的防长会议未能发表联合声明,就与印度的态度有直接关系。这一次,印度会不会再次成为变数,仍需观察。
三、俄罗斯的微妙角色
与美印关系的恶化形成对比的是,美俄关系正在出现缓和迹象。虽然特朗普在公开场合仍不断以追加制裁威胁普京,要求俄方推动结束乌克兰战争,但他似乎已接受一个现实:即便俄乌战争未能立刻停火,美俄关系仍可能逐步走近。
这背后既有特朗普与普京个人性格的契合,也有国际大国博弈中的共同需求。对于美国而言,过度消耗于俄乌战场难以为继;对于俄罗斯来说,缓和与美国的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制裁压力。
因此,在本次天津峰会中,普京的表现将格外引人注目。作为上合组织的重要发起者之一,俄罗斯在会议上必然会释放信号。至于是通过言语、表情,还是肢体动作,可能都蕴含着值得解读的含义。
而从时间安排来看,峰会结束后,莫迪将立刻返回新德里,而普京则会继续前往北京出席9月3日的阅兵式。届时,不同国家元首在观礼台上的互动,或许能透露更多关于国际关系走向的细节。
无论是华盛顿的中美谈判,还是天津的上合组织峰会,都不是孤立事件。前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外贸环境与全球供应链稳定,后者则关系到地缘格局的深层变化。美国在华盛顿想要的,是更多经济利益与政治筹码;而天津峰会则可能成为检验印度立场和美俄关系走向的关键节点。
在这两大事件的交汇点上,未来一段时间的国际格局配资网站首页,或许会出现新的变化与突破。
益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