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1月10日中午手机股票配资软件,广东省北江监狱内,53岁的党委委员、副监狱长禹宏魁因病猝然离世。
前一天,他仍在为某项分管工作忙碌;离世前几小时,他还在电话里叮嘱同事注意防范风险。而这个周末,他本可与家人团聚。
这位有着31年党龄、30年监狱工作经历的老警察,最终倒在了他坚守一生的岗位上,用生命擦亮自己胸前的警徽。
30年踏遍监管一线
“跟着禹副监狱长值班,42个分监区、每层楼都要走到,不放过一个角落的。”英德监狱民警闫俊杰至今记得,当年跟着禹宏魁值班的场景。
那时,禹宏魁总穿梭在各监区,从罪犯劳动现场到生活学习现场,哪怕是周末,他也会逐层楼检查,和罪犯谈心谈话。
这种“地毯式”巡查,是禹宏魁30年工作的常态。在需要执行重要任务时,他总是主动请战。
“我是党员,就应该冲在最前面。”当家人和同事劝他多休息几天时,他总是说:“我放心不下里面。”
同事北江监狱民警胡新华回忆,禹宏魁对一线情况非常熟悉:“哪个监区有难管教的罪犯,思想动态如何,他都清楚得很。”
这种熟悉,源于禹宏魁脚下的每一步——从英德监狱到北江监狱,岗位在变,但“把每个角落都走到”的习惯却从未改变。
告别仪式上的57本笔记
禹宏魁的告别仪式上,57本厚厚的笔记本整齐地摆放在灵前,泛黄的纸页边缘泛着卷痕,有的还贴着裁剪的A4纸“补丁”。
这些笔记本内容密密麻麻:有各级会议精神、罪犯改造情况分析、工作部署的细节推演、对罪犯的个别谈话记录……
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。”这是禹宏魁常说的话。他的笔记本里,藏着教育改造的“密码”:监区里哪个罪犯情绪波动,他就记下谈话要点,标注“下次聊家人近况”,在笔记中反复打磨“领、细、联、创”四字工作法、“七个七”入监教育法的构想。
2023年,他指导办理4宗危重病犯暂予监外执行案件,他充分考虑罪犯的病情以及路途情况,制定了详细的遣送方案,确保了路途安全,成功将罪犯郝某遣送回社区矫正地。
这些陪伴禹宏魁走过30年监狱生涯的本子,里面记着他对监狱事业的赤诚,写着他对罪犯教育改造的思考,更藏着一个共产党员对“责任”二字的注解。
把“红星”信念种在人心里
“年轻人要多尝试,站在台上才能锻炼胆识。”
2010年,刚入职的闫俊杰拿着演讲稿忐忑地找到禹宏魁,这位素未谋面的领导不仅逐句修改,还分享演讲技巧,甚至把自己的稿件给他参考。最终,闫俊杰在演讲比赛中夺冠,此后还多次在全省赛事中获奖。
这是禹宏魁培养年轻干部的日常。
在英德监狱担任政治处主任时,他推动“让党旗飘扬,让警徽闪光,让红星精彩”的“三让”工程,选拔优秀人才,开展“红星文化年”活动。他常对年轻干警说:“不要计较眼前得失,把工作做好,组织总会看到。”
在教育改造罪犯的战场上,禹宏魁同样是“引路人”。
他推动成立全省首个“黄丝带帮教工作基地”,联合民盟韶关市委开展“启智明法”活动20余场,5000余名罪犯受益,北江监狱因此成为全省唯一获民盟中央、司法部联合表彰的黄丝带帮教先进集体。
教育改造工作中,不乏难以管教的罪犯,对于这些难啃的“硬骨头”,禹宏魁却得心应手,他总从生活上的一些小事切入。
在顽危犯李某的转教过程中,他请来李某80多岁的老父亲进行亲情帮教。靠着这样“润物细无声”的工作,自分管特殊专管罪犯工作以来,禹宏魁成功转化数十人。
未完成的承诺
“说好的退休后陪我看遍粤北山水呢?”禹宏魁妻子每每谈及此总是止不住地流泪。
作为异地交流干部,禹宏魁常年住在宿舍,已经退休的妻子便从英德赶来陪伴。可等她那天买菜回来,禹宏魁却再也没能睁开眼。
告别礼上,妻子将整理出来的笔记本放在他的灵位旁。那些没能说出口的牵挂,那些藏在愧疚里的深情,终究随着他的离去,化作了余生漫长的思念。
从军营到监狱,从战士到副监狱长,禹宏魁用30年践行着“对得起人民警察称号,对得起共产党员称号”的誓言。
他留下的57本笔记,是写给监狱事业的情书;他踏遍监区的脚步,是刻在监管一线的诗行。
“他没有离开,只是化作了北江岸边的一盏灯、英德夜空中的一颗星,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路。”
南方+记者 李乾手机股票配资软件
益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